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加快了全球化进程。在这个过程中,语言作为人与人交流的方式也发生了变化,追求简洁成为现代社会语言的重要特征,只要达到交流目的即可。
以往我们观察翻译时常遵循传统的信达雅标准,然而在21世纪这个标准显得不再重要。但是在翻译中,最基本的原则仍然是忠实原文,否则将会带来危险后果。
为了确保翻译的准确性,特别是行业术语的统一,需要进行标准化。
回顾句子使用方式,20世纪人们更偏向于复杂的长句子,但是到了21世纪,这种趋势逐渐减弱。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,人们没有时间和耐心阅读长句子,更喜欢简单明了的表达方式,只要能够清楚表达意思即可。
以英语为例,早就倡导使用平白易懂的plain English,不拘泥于华丽辞藻。这让我想起1917年,著名学者胡适发表的《文学改良刍议》,从此开启了中国白话诗的新篇章。随着新诗的兴起,汉语也经历了一场剧烈的变革,甚至出现了拉丁化的尝试。虽然这个运动没有继续下去,但是简化字的运动却取得了一定的进展,尽管至今仍有持不同意见者。即便是两岸使用的文字也有所差异。
字、词、句是每种语言的基本要素,《圣经·创世纪》中提到了人类语言的多样性起源。然而,语言的复杂性成为互联网发展以及全球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。根据民族语言网(Ethnologue)的数据,全球现有的语言达到7100种之多,然而在互联网页面上使用的语言只占其中约5%。甚至像印地语和斯瓦西里语这样的国家官方语言,在互联网上的存在也很少。
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?
当然需要依靠翻译,大规模的、自动的、滚动的翻译!有专门的研究指出,语言也是一个“势利眼”的东西。当一个国家的文化和科技发达时,其语言也会相应发达。曾经法语获得这样的荣誉,